中国空间智能大会(ChinaSI 2025)由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主办,中山大学、CSIG三维视觉专业委员会、CSIG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和CSIG成像探测与感知专业委员会承办,深蓝学院、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协办,于2025年7月18-20日在深圳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大会设有6场主旨报告、3场特邀报告、2场Tutorial,还有SLAM与三维重建、世界模型、空间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空间智能与测绘遥感、空间智能与低空经济、多模态成像感知、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空间智能产学研合作论坛等8个专题论坛,以及Poster、Live Demo、未来导师“面对面”、竞赛论坛、企业展示等环节。
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吸引了来自10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近40家企业的700余人参会,得到了道通智能、赛尔智控、留形科技、华为、其域创新、极视角、景派科技、超集信息等8家单位的合作支持,以及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会上正式发布了空间智能领域十大前沿问题(2025),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7月18日精彩回顾
空间重建与生成讲习班
上午08:30,浙江大学彭思达研究员主持了空间重建与生成讲习班,蚂蚁研究院徐英豪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徐旦助理教授与浙江大学彭思达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空间生成基础与进阶”、“生成式空间重建”、“空间重建基础与进阶”的报告。
蚂蚁研究院徐英豪研究员作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徐旦助理教授作报告
浙江大学彭思达研究员作报告
现场交流互动
空间智能与低空经济论坛
上午08:30,上海交通大学邹丹平研究员主持了空间智能与低空经济专题论坛,中山大学成慧教授、西湖大学赵世钰特聘研究员、鹏城实验室崔金强高级工程师、南方科技大学周博宇助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邹丹平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单机自主与多机协同”、“多机器人系统:迈向通用集群智能”、“城市低空环境具身导航与视频推理”、“自主无人机主动感知与移动操作”、“面向敏捷自主飞行的视觉导航端到端方法”的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邹丹平研究员主持论坛
中山大学成慧教授作报告
西湖大学赵世钰特聘研究员作报告
鹏城实验室崔金强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南方科技大学周博宇助理教授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邹丹平研究员作报告
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论坛
上午09:00,中山大学李冠彬教授主持了多模态内容理解与生成论坛,香港科技大学罗文寒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邵睿教授、中山大学胡建芳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Towards Controllable Content Generation”、“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虚实智能体技术研究与应用”、“细粒度视频-文本跨模态语义对齐与建模”的报告。
中山大学李冠彬教授主持论坛
香港科技大学罗文寒副教授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邵睿教授作报告
中山大学胡建芳副教授作报告
主旨报告
下午13: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夏彦副教授主持,慕尼黑工业大学Daniel Cremers教授作了题为“From Visual SLAM to Dynamic 3D Scene Understanding”的特邀报告,首先介绍了基于优化方法的三维重建和SLAM算法,之后阐述了深度学习等技术如何提升了传统方法的精度和鲁棒性,最后,展示了在动态场景和大尺度交通场景重建方面的最新进展。
慕尼黑工业大学Daniel Cremers教授作报告
空间理解与决策讲习班
下午14:10,国防科技大学朱晨阳副教授主持了空间理解与决策讲习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梁俊卫助理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施逸飞副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王冰助理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面向具身智能的空间智能”、“面向具身智能的空间理解与高效学习”、“面向空间智能的多模态推理”的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朱晨阳副教授主持讲习班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梁俊卫助理教授作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施逸飞副研究员作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王冰助理教授作报告
多模态成像与智能感知专题论坛
下午14:10,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主持了多模态成像与智能感知专题论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史振威教授、北京大学施柏鑫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谭明奎教授、厦门大学温程璐教授、香港大学赵恒爽助理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周天飞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多模态遥感大模型研究进展”、“神经形多维度高实时摄像”、“开放场景主动感知初探”、“多模态融合鲁棒三维目标感知”、“空间智能视觉基础模型”、“视觉智能感知推理挑战与思考”的报告。
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主持论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史振威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施柏鑫副教授作报告
厦门大学温程璐教授作报告
香港大学赵恒爽助理教授作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周天飞教授作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谭明奎教授作报告
讲者嘉宾合影
竞赛论坛
下午14:10,华中科技大学杨欣教授主持了竞赛论坛,经过初赛选拔,语义三维重建竞赛和HumanSI多模态人体姿态估计挑战赛各有5支代表队进入复赛。经小组汇报、专家质询,最终“Recon-X”、“OnlyOurs”、“DESAYSV”队伍分别获得语义三维重建赛道的冠亚季军,“多模态感知”和“ASGO”团队获得优秀奖;“请你姿态估计队”、“4DVLab”、“LiDAR Human”队伍分别获得HumanSI多模态人体姿态估计赛道的冠亚季军,“深圳大学可视计算研究中心”和“EAST”团队获得优秀奖。
华中科技大学杨欣教授主持论坛
选手答辩
选手答辩
专家质询
专家质询
专家质询
专家质询
专家质询
颁奖
颁奖
7月19日精彩回顾
开幕式
7月19日上午8:30,大会开幕式在深圳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李冠彬教授主持开幕式,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常务理事、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致辞并介绍了学会的基本情况;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济科教授致辞并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济科教授致辞
接着,大会主席、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致辞并系统回顾了大会的发展历程和学术传承。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介绍了本次大会的筹备情况、议程特色和活动亮点。
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介绍大会情况
之后,大会主席、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主持了空间智能领域十大前沿问题(2025)发布仪式。
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主持发布仪式
最后,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申抒含研究员、浙江大学崔兆鹏研究员分别为大会的铂金合作单位(道通智能)、金牌合作单位(赛尔智控、留形科技)、银牌合作单位(华为、其域创新、极视角)、普通合作单位(景派科技、超集信息)颁发纪念证书。
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为铂金合作单位颁发纪念证书
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为金牌合作单位颁发纪念证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申抒含研究员为银牌合作单位颁发纪念证书
浙江大学崔兆鹏研究员为普通合作单位颁发纪念证书
主旨报告
上午9:00,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龚健雅教授作了题为“时空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与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深度学习网络的研究进展,各种应用(小)模型在遥感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进一步介绍了通用大模型的发展,以及遥感大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发展遥感通用大模型的可能性及技术路线。
武汉大学龚健雅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午10:00,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主持,浙江大学鲍虎军教授作了题为“三维空间的智能重建与绘制”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在三维景物的智能重建生成和实时全局神经绘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现了挖掘利用神经网络的强大全局连续参数化表达来解决图形系统所需的三维建模和仿真计算的能力。
浙江大学鲍虎军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午10:40,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申抒含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作了题为“现实世界的获取与增强仿真”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现实世界的获取与增强仿真,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目RGB视频的实时高密度三维重建方法SLAM3R,以及基于3DGS的物理仿真方法(RainyGS和FieryGS)。
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作主旨报告
圆桌论坛
上午11:20,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主持了“空间智能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圆桌论坛,邀请了武汉大学龚健雅教授、浙江大学鲍虎军教授、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吴毅红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围绕“空间智能的范式定义与核心技术边界”、“物理真实的4D世界模型的构建”、“空间智能的产业引爆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圆桌论坛交流
未来导师面对面
中午,“未来导师面对面”环节邀请到了厦门大学王程教授、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北京大学施柏鑫副教授、中山大学李冠彬教授、中山大学姬艳丽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周天飞教授、浙江大学崔兆鹏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夏彦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陈昶昊助理教授、浙江大学彭思达研究员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
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
厦门大学王程教授
中山大学姬艳丽教授
浙江大学崔兆鹏研究员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陈昶昊助理教授
浙江大学彭思达研究员
未来导师面对面
主旨报告
下午13:30,国防科技大学智帅峰讲师主持,英国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帝国理工学院Andrew Davison教授作了题为“From SLAM to Spatial AI”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SLAM技术向空间人工智能(Spatial AI)的演进发展。报告指出,下一代智能机器人与设备需要SLAM技术具备实时几何与语义感知能力,同时指出了要实现真正的空间智能仍需突破的多个关键技术瓶颈,包括估计算法与机器学习组件的协同优化、场景表征等。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Andrew Davison教授作主旨报告
SLAM与三维重建专题论坛
下午14:10,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申抒含研究员主持了SLAM与三维重建专题论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吴毅红研究员、厦门大学王程教授、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南京大学姚遥副教授、香港大学高盛华副教授、浙江大学崔兆鹏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轻量化多模态空间智能计算、理解与交互”、“面向城市空间智能的激光雷达感知与定位”、“高效可控的三维场景重建与生成”、“可重光照三维高斯点云:从重建到真实感组合”、“Recollection from Pensieve: Novel View Synthesis via Learning from Uncalibrated Videos”、“基于神经表征的三维感知与运动规划”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申抒含研究员主持论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吴毅红研究员作报告
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作报告
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作报告
南京大学姚遥副教授作报告
香港大学高盛华副教授作报告
浙江大学崔兆鹏研究员作报告
世界模型专题论坛
下午14:10,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韩晓光助理教授主持了世界模型论坛。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贺通、北京大学袁粒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楚梦渝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蒋理助理教授分别作了题为“4D世界模型探索”、 “从视频生成走向生成式世界模型的进展与挑战”、“基于新型连续表达的智能仿真”、“面向自动驾驶的基于全方位场景建模的世界模型”的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韩晓光助理教授主持论坛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贺通作报告
北京大学袁粒助理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楚梦渝助理教授作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蒋理助理教授作报告
空间智能产学研合作专题论坛
下午14:10,北京邮电大学何召锋教授、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于魁飞执行院长主持了空间智能产学研合作专题论坛,中国科学院大学蒋树强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乔秀全教授、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于魁飞执行院长、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金鑫助理教授、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崔岩董事长、滴滴自动驾驶AI Research负责人史少帅、贝壳集团XYZ中心负责人刘怀洋分别作了题为“浅谈具身的世界与场景记忆”、“‘XR+AI’的空间计算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空间智能技术路径–以“空间计算+大模型”在数字化城市中的应用为例”、“空间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及机器人产业中的探索及应用”、“空间数字化技术及其行业应用”、“端到端自动驾驶与世界模型的研究与实践”、“从MR平台到模拟人生:悉见空间智能与世界模型”的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何召锋教授主持论坛
中科院大学蒋树强教授作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乔秀全教授作报告
北京数原数字化城市研究中心于魁飞执行院长作报告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金鑫助理教授作报告
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崔岩董事长作报告
滴滴自动驾驶AI Research负责人史少帅作报告
贝壳集团XYZ中心负责人刘怀洋作报告
Live Demo
本届大会开设了live demo环节,经申报和评选,精选了9个live demo,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Live Demo现场展示
7月20日精彩回顾
主旨报告
上午08:40,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作了题为“具身智能与人类的行为学习”的主旨报告。报告探讨了感知系统如何通过知识引导和主动行为实现感知能力的动态适应与调整,分析了行为系统如行借助共身强化学习习得遇用行为策略,探讨了具身智能与人类行为学习的内在联系,阐述了人类技能学习的三阶段模型(模仿学习、自我练习与精炼、技能泛化),最后总结了人类行为学习的原理对具身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作报告
特邀报告
上午09:20,中山大学王龙光博士后主持,武汉大学陈驰教授代杨必胜教授作了题为“未知空间无人自主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特邀报告。报告围绕未知空间探测与开发任务,阐述了高精度自主定位与探测、无人集群协同感知、多物理空间动态建图、具身智能测绘装备研制以及其工程化应用实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武汉大学陈驰教授作报告
上午10:00,中山大学张瑞茂副教授主持,国防科技大学徐凯教授作了题为“空间智能驱动的结构化和机理化世界模型学习”的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基于空间智能的结构化和机理化世界模型构建与学习的工作,包括: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3D场景图构建,动作/事件驱动的动态场景图构建,物理规律嵌入的动力学建模等,以及基于世界模型的具身规划、控制与执行。
国防科技大学徐凯教授作报告
上午10:30,浙江大学崔兆鹏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林倞教授作了题为“具身世界模型:认知推理与物理模拟的高效协同”的特邀报告。报告首先提出了具身认知推理模型,以因果价值对齐为内核,驱动感知-规划-执行的高效闭环协同。其次构建了物理规则嵌入的高质量数据生成与仿真平台,通过物理规则学习与仿真环境设计,支撑高效灵活的动作策略优化与虚实迁移,提升智能体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可靠性。
中山大学林倞教授作报告
圆桌论坛
上午11:00,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主持了圆桌论坛,邀请了中山大学林倞教授、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乔秀全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申抒含研究员、清华大学弋力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周博宇助理教授,围绕“与传统SLAM技术相比,空间智能研究应包含哪些独特的新要素?”“具身智能与空间智能是什么样的关系,具身智能需要怎样的空间认知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圆桌论坛交流
未来导师面对面
中午,“未来导师面对面”环节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刘春教授、深圳大学王瑞胜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申抒含研究员、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中山大学张瑞茂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徐旦助理教授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
同济大学刘春教授
深圳大学王瑞胜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申抒含研究员
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
中山大学张瑞茂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徐旦助理教授
未来导师面对面
空间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专题论坛
下午14:00,清华大学弋力助理教授主持了空间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专题论坛,浙江大学熊蓉教授、上海科技大学汪婧雅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林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刘利斌助理教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员研究科学家白辰甲分别作了题为“空间智能助力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面向开放环境的交互与具身智能”、“面向通用机器人操作的生成式规划与接触合成模型”、“Towards Realistic Motion & Interaction Synthesis for Humanoid Agents”、“人形机器人全身仿人技能学习”的报告。
清华大学弋力助理教授主持论坛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作报告
上海科技大学汪婧雅助理教授作报告
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林助理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刘利斌助理教授作报告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员研究科学家白辰甲作报告
空间智能与测绘遥感专题论坛
下午14:00,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主持了空间智能与测绘遥感专题论坛,深圳大学王瑞胜教授、同济大学刘春教授(同济大学厉彦一博士代)、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孙显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谷延锋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天竹副教授代)、武汉大学陈驰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建筑物自动建模:从判别式到生成式”、“轻量级三维移动感知装备与多场景智能应用”、“‘空天·灵眸’遥感解译基础模型新进展及应用”、“机载多光谱点云生成与精细解译”、“‘珞珈探索者’无人自主探测系统及应用”的报告。
深圳大学王瑞胜教授作报告
同济大学厉彦一博士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孙显研究员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天竹副教授作报告
武汉大学陈驰教授作报告
闭幕式
下午17:00,大会闭幕式召开。中山大学王龙光博士后主持闭幕式。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为优秀墙报颁发证书,大会Live Demo主席、中山大学陈冠英副教授为优秀Live Demo颁发纪念证书。之后,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郭裕兰教授作大会总结,回顾了本次大会基本情况。最后,大会主席、浙江大学章国锋教授致辞并宣布中国空间智能大会圆满闭幕。会后,组委会与全体全体志愿者合影留念并向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闭幕式
组委会与志愿者合影
会议日程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