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G青托论坛旨在推动中国图像图形学领域的科技进步、鼓励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人才成长,邀请历届青托入选者及国内外其他优秀科研工作者,为青年学者们提供学术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次论坛拟邀请8位资深专家、6位CSIG青托入选者做学术报告及圆桌讨论。
会议时间:7月21-22日
会议地点:中国科技大学高新校区GT-C101
主办单位: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CSIG)
承办单位:CSIG青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会议日程
报告专家介绍
胡德文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脑机智能融合研究
报告摘要:研讨脑机接口与智能无人系统融合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介绍空间认知的最新进展,包括:纯位姿视觉几何计算理论、多视图立体重建、惯视融合导航、实时稠密渲染。
个人简介: 胡德文,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于2012年和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共2项,于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脑图谱组织(OHBM)中方主席、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委副主任。
虞晶怡教授 上海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 A Holistic Approach to Spatial Intelligence
报告摘要: Sensing, cognition, and action - the three foundational pillars of AI - are pivotal to embodied AI. This talk explore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intelligence. Specifically, I highlight how the latest cognitive techniques ranging from feature extractions to 2D and 3D generations help guide new sensor designs and deployment suitable for robots. In turn, advances in sensor technologies provide richer data beyond regular RGB vision signals, enhancing cognitive capabilities and enabling more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synergy allows for more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with better cognition directly benefiting action by improving prediction and execution in dynamic settings.
个人简介: 虞晶怡教授,OSA Fellow,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智能感知与人机协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于200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双学士学位,200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校副教务长兼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虞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计算成像、计算机图形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他带领下,上科大团队在2024年拿到了包括CVPR、SIGGRAPH、DAC、VIS、MICCAI等7个计算机学科顶会的最佳论文或最佳论文提名奖。他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NSF CAREER Award),美国空军研究院杰出青年奖 (AFOSR YIP Award),白玉兰纪念奖。在智能光场研究上,他拥有十余项国际PCT专利,已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数字人、人机交互等场景。他曾经担任IEEE TPAMI、IEEE TIP等多个顶级期刊编委,并担任国际人工智能顶会CVPR 2021和ICCV 2027的程序主席、ICCV 2025的大会主席。他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
薛建儒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安全可信具身智能体行为策略学习方法初探
报告摘要:当前,开放、动态环境中的物理具身智能体正面临着在不确定条件下安全可信运行的严峻挑战。为应对挑战,强化学习与控制理论领域不断涌现出关于物理智能体安全学习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无人机、无人车等释放出全球性、多样化的大规模数据,有力推动了端到端具身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数据驱动的物理具身智能体亟需发展安全、可信的深度推理技术。本报告将重点讨论不确定性条件下物理具身智能体安全可信的策略学习方法,并展望未来值得关注一些基础性问题。
个人简介:薛建儒,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无人驾驶与混合增强智能等,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等。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等,主要学术兼职有CAA混合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AAI人机融合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自动化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杨小康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智能化科学设施的思考与实践
报告摘要:本报告首先介绍智能化科学设施的思考,智能化科学设施旨在形成科学领域大模型、生成式模拟与反演、自主智能无人实验及大规模可信科研协作等创新功能,加速重大科学发现、变革性物质合成,以及重大工程技术应用;然后,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在白玉兰科学大模型、化学合成、流体计算等领域的若干实践。
个人简介: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生成式人工智能、科学智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楠楠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 面向边端高效推理的模型轻量化
报告摘要: 针对大模型高计算复杂度引起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问题,本报告从架构设计、推理步数和参数量化三个方面,探索神经网络规模压缩和稳定训练方法,实现绿色低碳的大模型轻量化技术。具体包括:(1) 优化网络架构,以降低模型参数规模或降低参数激活量;(2) 生成模型推理阶段的单步算法设计,以降低模型推理时延;(3) 模型的低比特量化,以实现模型的进一步缩小以及稳定训练。本报告的三项研究内容相辅相成,有望构建面向边端需求的大模型轻量化完备解决方案,实现资源消耗与模型性能之间的极佳平衡。
个人简介: 王楠楠,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网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从事图像跨域重建与可信鉴别方面的研究,具体包括图像跨域重建,目标身份分析,以及模型可信学习等。在IEEE TPAMI、IJCV等国际学术期刊和CVPR、ICCV、ECCV、ICML、NeurIPS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7项实现专利技术转让,软件著作权3项,相关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联合基金项目等。担任国际期刊《Visual Computer》的共同主编(Co-Editor-in-Chief)及Neural Networks编委等。
易冉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高效可控的可视媒体智能生成
报告摘要:可视媒体智能生成能为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领域提供内容支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在本次报告中,我将汇报近期在高效可控的可视媒体智能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图像高效可控生成方面,将介绍改进的自回归视觉生成方法IAR,文本引导的图像背景修复方法ATA和Pinco,扩散模型高效微调方法Sara;在视频高效可控生成方面,将介绍视频多主体定制化方法PolyVivid和HunyuanCustom,以及视频运动可控生成方法MotionMaster,所提出的方法在生成质量、主体一致性、可控生成的精准性等方面取得明显提升。
个人简介:易冉,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扬帆计划。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媒体智能生成方向的研究,发表TPAMI、IJCV、CVPR、SIGGRAPH等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CCF-A类论文63篇。获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石青云女科学家奖(青英组),CCF-腾讯犀牛鸟基金卓越项目,瑞士Chorafas青年研究奖,数博会十大领先科技成果,ACM SIGAI China新星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学术新锐奖。担任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智能图形专委会副秘书长,连续2年担任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秘书长,担任《Virtual Reality & Intelligent Hardware (VRIH)》期刊青年编委,TPAMI、TOG、IJCV、SIGGRAPH、CVPR 等知名期刊会议审稿人。
叶茫教授 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大模型驱动的多模态情感意图理解
报告摘要:多模态情感意图理解旨在通过融合文本、语音、视觉、异构模态数据,解析人类情感状态与行为意图的复杂关联。本次报告分享团队在大模型驱动的多模态情感意图理解前沿进展:1)针对多模态失衡与特征同化难题,提出混合模态专家动态调整模型,自适应增强模态特异性信息(CVPR25); 2)针对多模态不确定输入问题,构建了面向社交媒体场景的MINE数据集,通过模态异步提示学习实现不确定模态鲁棒建模 (CVPR25);3)针对大模型情感理解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置信度引导的推理增强方法,大幅提升了大模型的情感理解能力(ICML25);4)针对大模型评测基准匮乏的问题,构建了包含五大核心情感任务的多维度评测基准EmoBench,设计EmoPrompt思维链推理范式,提出EmoLLM大模型(arXiv24),验证了大模型在情感计算领域的潜力。
个人简介:叶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科学系主任、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从事多模态计算、联邦学习、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 CCF-A 类论文1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 13000余次。担任CCF-A类中科院一区IEEE TIP 和 IEEE TIFS等SCI期刊编委,CVPR、ICLR、NeurIPS、ICML会议领域主席等学术职务。主持国自科-香港联合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2021-2024连续四年入选斯坦福大学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2年百度AI华人青年学者。
黄岩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知识驱动的具身导航与操作
报告摘要:在当前具身智能研究领域,各式各样的数据驱动的预训练模型均展现出很强的性能。这些模型无一例外地都具备标注数据多、模型体量大、模型精度高等特点。与数据驱动的监督学习方式不同,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如何从多模态数据中提取表示通用概念和行为知识、从多模态模型中挖掘复用模型知识,以数据知识+模型知识的方式提升智能体导航和操作的泛化性和执行效率。最后,将简要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个人简介:黄岩,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具身导航与操作,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共计100余篇,曾获国内外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3项、国际主流竞赛冠军5项,担任IEEE TIP编委、CVPR/ICCV/WACV领域主席、CVPR/ICCV上3次多模态主题研讨会的共同组织主席。曾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NVIDIA创新研究奖等。
刘洋研究员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开放世界的人物交互感知与生成
报告摘要:面向开放世界的交互感知与生成技术对推动具身智能与虚实融合应用具有关键意义。但在实际研究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高质量人物交互多模态数据稀缺、细粒度交互时空标注不足,以及以人为中心的物理常识建模不足等。本次汇报将分享团队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介绍一系列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和扩散模型的交互感知与生成工作,从静态图像中的人物交互关系理解出发,到解译视频中动态交互与物体状态迁移的因果关联,拓展到实现文本可控的人物交互图像、视频、3D生成。
个人简介:刘洋,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多模态感知和生成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论文70余篇,获7项国际专利授权,7项国际竞赛获第一名。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等10余项,部分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关键技术已在学术及产业界得到了应用。
侯赛辉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步态的预训练研究
报告摘要:预训练技术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撑手段,已在步态识别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本报告将围绕面向步态的预训练研究展开分享,系统梳理当前从基于表观和基于姿态两方面进行的预训练探索,介绍不同预训练策略在提升步态特征表征能力、跨场景适应性等方面的进展与思考。同时,报告还将探讨预训练模型在步态领域的多样化应用,以及步态识别框架在实际落地和公开验证中的最新进展。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大模型等相关研究。目前在TPAMI、IJCV、TIFS和CVPR、ICCV、ECCV等期刊和会议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CCF-A/ECCV/IEEE Transactions论文47篇,Google引用次数4000余次。申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多个企业横向合作项目。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入选2023-2025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Copyright © 2025 拉斯维加斯手机娱乐网站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